行业资讯

2014/07/14

1019

3D打印“人红是非多”:质疑观点盘点

    3D打印应该是目前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一项技术,它似乎能打印任何你想打印的东西,它让梦想趋近于现实。但是3D打印真的如此完美无缺么,当然不是,已经有来自各界的质疑之声不断冒出,纷纷指向3D打印。

  警惕:3D打印材料存在健康隐患
  众所周知,如今3D打印行业最广泛使用的耗材就是ABS和PLA材料,很多的厂商都标榜材料如何如何好,但是却回避这些耗材可能对人体的安全隐患。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组成的三元共聚物。英文名为Acrylonitrilr-butadiene-styenecolymer,简称ABS。PLA是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的英文简写,全写为:polylacticacid。聚乳酸也称为聚丙交酯(polylactide),属于聚酯家族。
  虽然ABS/PLA本身都是无毒无害的塑料产品,但是工艺加工和原材料都可能引发致癌物质,特别是塑料添加剂以及聚合物中间产物反应不完全时,会引发致癌。这是不是很让一些热衷于3D打印的人群倒吸了一口气?而且目前市面上的台式3D打印机在工作时会向空气中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细微颗粒(UFPs)。这些有害细微颗粒很容易停留在人的肺中,特别是肺泡里。另外,它们还会进入大脑的通气管里,通过嗅觉神经最终进入大脑。由于有害细微颗粒的表面积很大,所以它们会吸收其它有害物质。吸入它们后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哮喘症状、心跳停止、中风,甚至会导致死亡。
  3D打印成为造假帮凶
  艺术品领域的水一直很深,赝品鱼目混珠,但是一般难以逃过艺术品大师的火眼金睛。但是3D打印技术的出现,却让艺术品大师也摸不准到底哪个是真品哪个是赝品。伴随高科技带来的3D打印、高清印刷等技术,如今艺术品造假上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不仅仿真度高,而且开始规模化复制,使原本水就比较深的收藏市场更显“诡异”。
  只需要一张照片,3D打印就能打印出跟原物一模一样的复制品。电脑数据显示,相似度超过95%,并且成功率和相似度远高于按传统工序的翻制,大大增加了鉴别的难度。至于用于鉴别真伪的印章,更不在3D打印的话下,只要让3D扫描仪扫描一下,盖章的印都可以用3D打印机打出来。并且这方面的维权很难,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法律,通过3D打印出来的赝品大行其道,让老一辈艺术家扼腕痛惜。
  3D打印枪支争议不断
  3D打印技术在飞速发展,在大家欢呼第三次制造革命的同时,切莫忘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随时警惕新技术可能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仪器公司宣布用金属粉末成功制造并测试了世界上第一支3D打印金属枪。据英国《每日电讯报》以及美国《探索》杂志在线版11月9日报道,目前枪械专家已使用该枪试射50发子弹,射击距离超过27米,且多次击中靶心。其问世将改变人们对3D打印产品精确或强度不够的既有印象,但也再次引发了关于这项技术安全性的拷问。3D打印枪支引发全球关注,媒体广泛呼吁政府应即时将相关法案扩展到3D打印枪支领域。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伤害人类。3D打印作为新兴的最热门的科学技术,人们切勿只是狂热地把眼光放在它的新奇性和先端性上,多关注它背后的隐患以及未来或许涉及的问题,这样才能使科技为我们所用。
 

打印无限想象

欢迎莅临广州国际3D打印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电话:

+86 20 3825 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