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公布增发预案,拟增发97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9.7亿元,控股股东认购不低于3亿元。募集资金用于硬质/超硬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项目、随形冷却注塑模具项目、研发中心升级改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点评:
硬质/超硬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项目。公司依靠现有的4000mm热轧设备,购建硬质/超硬铝合金板材的热处理、平整以及剪切设备,该项目完全投产后能够配套生产5xxx系及6xxx系硬质铝合金、2xxx系及7xxx系超硬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15000吨/年。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2.25年,项目开工建设1.25年后部分设备开始试生产,全部设备投产时间为项目开工建设后第三年度第一季度末,预计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为3.85亿元,年净利润9140.55万元。
项目投资生产的5xxx及6xxx系铝合金将主要用于罐式运输车辆的罐体材料,罐式运输车辆是主要的陆路货物运输工具之一,属于大型专用运输车辆的范畴。2xxx及7xxx系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属于特种用途超硬质铝合金(复合)材料,因其质量轻、强度大、防护性能优秀,在航空、船舶、特种车辆制造等领域多有使用,市场颇具潜力且该类产品经济附加值较高,进入该领域有利于长期拉动公司的效益增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随形冷却注塑模具项目。增加公司精密随形冷却注塑模仁的产能,并提高相应设计、后处理、检验以及试样等能力,购置3D成型设备、热处理设备、数控机床、模流分析软件、注塑机及其他辅助设备,本次投资满产的模仁最大产能为3000套/年。项目建设期为2.75年,预计开工后半年部分设备开始生产,满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年净利润3118.16万元。
应用3D打印技术生产随形冷却注塑模仁及模具前景广阔。3D打印是目前最先进的快速成型技术之一,主要优势在于近净成形,尤其适合于高精度模仁及模具的设计、生产。模仁是模具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但其加工难度较大、制造成本高昂,往往制造所花费的人工支出大大超过材料的成本,而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对不同结构的模仁进行无成本差别的制造,同时由于3D打印近净成形的特点,经其打印的模仁可以达到95%以上的成形度,几乎不需要加工即可直接使用。对于带随形冷却水道注塑模具所使用的模仁,通过3D打印制造成形的同时其内部冷却流道也一并成形,省去了CNC加工和流道打孔等工序,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注塑模具的工业应用范围极广,汽车配件、电子产品配件以及医疗器械等大大小小的塑形制品均通过注塑工艺制造,对相应的注塑模具有很大的需求体量。应用3D打印技术所生产的注塑模具能够充分体现其设计、成本以及制造工艺等多方面优势,将3D打印技术直接与前端工业应用对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研发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升级,购买热模拟机、热膨胀测试仪、场发射电子扫描镜以及球差电子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
增发丰富公司产品线、增强研发能力。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钎焊用热交换铝合金及其复合产品,应用方向相对单一,通过增发涉足新的高技术附加值、高增长领域,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此外,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生产制造对研发能力要求较高,公司需要不断保持创新能力,维护行业竞争地位。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公司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钎焊用铝合金复合板带箔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唯一的电站空冷系统用铝钢复合带材的批量生产企业。公司利用研发和技术优势,致力于铝合金复合材料、铝基多金属复合材料以及铝合金非复合材料的研究、生产和销售。本次增发,公司丰富产品线,探寻3D打印新业务,提高行业竞争力。
我们根据产能调整情况,给予公司2014-2015年EPS0.29元和0.42元的盈利预测,对应2014年8月14日收盘价的动态PE分别为54.96倍和38.90倍,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的高成长性,以及成本控制能力增强,给予目标价20.63元,对应2014年70倍PE。
主要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风险;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失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募投项目能否按时达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