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工业领域巨大的应用市场。作为一种新生产方式,3D打印最早也是用于工业领域。因为它可以帮助工业设计缩短验证时间、降低成本。3D打印材料影响原型的成型速度、精度和物理、化学性能,直接影响到原型的二次应用和用户对成型工艺设备的选择而随着技术的成熟,3D打印可适用的制造行业在不断扩大,并突破了模具样品生产的范畴,可直接生产成型产品,让整个市场规模一下子得到巨量释放。3D打印就像一种“通用”技术,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到。而在以“世界工厂”著称珠三角地区,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是非常乐观的,用3D打印技术来缩短手板制作时间,降低模具成本,加速新品研发。
目前国内3D打印产业规模很小,发展却有点过热。如果企业和资本大量涌入,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效益。“希望理性投资,切实提升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而不是盲目跟风,炒作圈钱。”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3D打印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都在抢占新兴制造业战略制高点。但我国目前国家层面的发展纲要或规划尚未出台,3D打印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也尚未建立起来,市场成熟度不够,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3D打印应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渐进过程,目前一哄而上的态势与技术发展的进程不相匹配。仅就人才而言,目前真正3D打印技术人才,全国也就七八个团队、四五十人,全国各地纷纷发展产业园,人才严重不足。
此外,3D打印还面临材料和软件开发瓶颈。目前,国外3D打印的材料已有100多种,而我国国产材料仅有几十种,大多数材料还依赖进口,价格相对高昂。3D打印产业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们期待行业的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也希望社会和市场各个领域对于3D打印的应用能够得到进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