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在分析3D打印技术的风险要素时提到3D打印产业成本居高不下、市场打开缓慢、终端机器销售不力、3D打印材料品种限制和价格昂贵、打印机器和制作软件标准不够统一等等,得出的结论是3D打印产业整体还属于闭环发展的小众模式,短期内无法形成大气候。
该文还以美国两大
3D打印巨头3DSystems公司和Stratasys公司为例,经过13-14年的追捧而
3D打印市场销售预期还是没有达到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开始直线下降。两大
3D打印生产企业股票市值断崖式下跌缩水百分之六七十,进而波及整个
3D打印行业进入到停滞期。
无一例外,所有受访者都对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持相当乐观的肯定态度。戴尅戎院士认为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将会解决诸多传统医学手段无法克服的医疗难题,相当于人类的第二个登月计划;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认为
3D打印技术在未来工业4.0智能制造时代会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和优势,为传统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提升和辅助;先临三维总经理李涛表示
3D打印技术应是一种立体式全覆盖的应用拓展领域,大众消费市场是最活跃也是最有突破面的发展方向。6月初成都第三届世界
3D打印产业大会期间,笔者也就国外
3D打印发展情况采访了世界
3D打印技术产业协会主席Graham Tromans和英国剑桥大学Bill O Neill教授,他们分析说欧美
3D打印市场正在呈螺旋式发展阶段,总体状况比较乐观。他们认为在
3D打印技术道路的探索好比曼哈顿计划,现在已经在技术理论和应用实践上给予了充分的论证,一旦应用市场打开“就会像内爆的原子核一样,所扩散的威力是惊人的!”
笔者无意指责那篇文章的立意偏颇,误导众人,毕竟他说的状况基本上都客观存在。但是仅凭用管中窥豹的方式查看到
3D打印行业的只鳞片爪,就直接断定其发展已经进入到停滞期,这对于一个已经被论证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兴技术行业,肯定不符合常理。
他所归纳的种种困境都是
3D打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
只要
3D打印行业有了市场,有了认可度,其他的症结将会迎刃而解。只要应用市场打开后,随着打印设备和打印材料销售量的大幅度提高,研发成本将会被极大摊薄促使价格整体持续走低,相应的配套环节也将充实完善,形成匹配上下游的完整的生态链吗,
3D打印技术将会像电脑一样在市场上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完成全面彻底的应用普及。
但是,市场在哪里?有没有一把达摩克里斯剑去劈开应用市场的禁锢,从而完成
3D打印和传统制造业的全面对接?还是真像那位作者所断定的整个
3D打印行业的发展已经陷入停滞期?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目前
3D打印的供求市场就像两条平行线迟迟没有相交,
3D打印生产企业找不到市场的突破口,用户却因为对
3D打印技术不了解而一直持观望态度。如果没有一个打通上下游衔接的支点去撬动巨大的应用市场,将会极大阻碍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世界
3D打印技术产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说,“这个支点就是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无限三维(青岛)打印技术有限公司开创的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
3D打印行业生态圈的打造,完善产业链布局,整合行业优势全方位展示
3D打印技术的优势所在。同时通过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无缝对接应用行业,为用户解决产业难题,以零风险的方式全面优化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弊端。通过这种互利双赢的融合模式,全面打通
3D打印技术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助力
3D打印产业化布局飞速提升。”
就目前而言相比于传统制造业,
3D打印行业的确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属于小众模式,但是闭环发展绝不等于闭门造车。正是因为当前
3D打印处于相对小众的行业,才能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不断修炼内功提高技术应用面。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应对多样化的可能,使小圈在走向大众的路上始终维持在稳定的平衡点上,不偏离不浮躁不自大,步步为营以点带面,形成良性循环充满辐射力的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