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公布,推动三维(3D)打印已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目标的一项重点发展领域,3D打印正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机遇。但记者在哈尔滨市看到,一些3D打印门店却出现闭门或出租的现象。
记者在哈尔滨市电子行业较集中的教化电子广场和船舶电子大世界周边看到,几家过去挂着3D打印的门店有的闭门停业,有的张贴门店出租告示。附近商家告诉记者,过去门店橱窗还摆设了一些打印模型,现在已经都搬走了,平日来光顾3D打印的人似乎也不多。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市民纷纷表示,从3D打印店前是经过很多次,但都不了解3D打印究竟能做什么,认为跟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未进去过。
有媒体报道,随着中国政府大力支持3D打印产业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3D打印市场将保持40%左右增长速度,到2018年成为超越美国的全球最大3D打印市场。既然前景如此广阔,为何哈尔滨这些3D打印商纷纷选择离开呢?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的3D打印发展面临几项问题。首先是“技术问题”,包括硬件、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在我国,一些3D打印机的核心器件仍然依赖国外进口,例如“激光烧结”技术用的激光器几乎都来自美国、德国设备,我省的3D打印机制造企业也同样面临特殊配件自主制造能力不强的问题。在软件方面,3D打印需要操作人员通过三维软件构建体积、比例合适的数字模型,目前哈尔滨这类人才相较于3D打印技术发展较好地区比较短缺。哈尔滨“小蚂蚁3D打印”的技术员告诉记者,一个熟练的三维软件使用者构建10CM左右的模型,构造简单的一天就够了,复杂的可能一星期,而不熟悉软件的技术人员则要更长时间,这就影响了通过3D打印快速完成的时间。
其次,哈市很多3D打印公司带有“投机性”目的急于进入市场,缺乏市场调查和发展规划,导致公司初期规模小、产品单一,很难占有市场。比如哈市一家汇文3D打印公司,仅有2到3台3D打印机,使用的材料也只有PLA、ABS等塑料耗材。在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相较于美国用金属材料打印出的3D超级跑车,中国南方城市打印出的3D别墅等相比,仅用单一、简单耗材并缺乏创新能力的3D打印小公司,发展前景十分堪忧。
此外,哈尔滨市民对3D打印技术普遍缺乏了解,认可程度低,市场培育仍需较长时间。目前哈尔滨市已出现一例高龄老者完成3D打印膝关节置换手术,在第15届中国哈尔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出现的3D打印人体器官也很吸引眼球,但谈到这些产品的应用时,百姓似乎并不买账。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3D打印器官从外观看不错,但是不知道效果如何,国内更换3D打印器官的例子也不多,即使真的需要换,自己是不敢尝试的。而对于市面上普遍见到的3D打印模型,赵先生则认为,“那些都是玩具,只能摆设。可能考虑买给孩子,但价格还较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行业普遍认为3D打印在航空航天、医疗、模具和工业设计领域大有可为,但目前我省3D打印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企业如果想长远发展,还应该在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培养专业化人员、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