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凯向笔者展示了一个位于鼻腔后部肿瘤的1:1尺寸3D打印器官模型,看起来非常直观,对于制定外科手术方案很有帮助。这就是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一个缩影。
王洪凯告诉笔者,公司通过搭建起的专业软件系统,从病人CT或MRI影像中提取器官三维结构,并使用高精度3D打印机设备实现器官模型的制作。模型的打印采用透明与彩色材质相结合,医生将模型拿在手中可以看到器官内部的血管、神经束及肿瘤组织,帮助外科医生预先进行手术演练和计划,降低失败风险,应用领域包括神经外科、肝胆外科的肿瘤切除、骨科手术以及心脏外科手术等,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开发出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原型,所制作模型已经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
从美国博士后毕业的王洪凯回国创业仅一年多时间,但公司业务拓展之快是超出他和团队的预期的。“刚起步的时候,大概每一两个月才能获得一份医院的病例委托,现在平均每月都有十余份。与美国相比,国内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的热度显然更高。从本地医院来说,象大连中山医院就是由院长亲自领衔3D打印项目的临床应用。通过我们的努力,现在一些外地医院也开始应用我们的3D打印技术。不论是对我们公司还是对国内的医院,3D打印技术的应用现在都仅仅是一个开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开始。”
据了解,截止2014年底,骨科外伤手术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已在国内呈现常态化趋势。今年7月,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人工髋关节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批准。8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等问题,标志着发展3D打印正式被提升到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方向。“我国3D打印医疗应用的春天已经悄然来临。”王洪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