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3D打印五年前,它还是个冷门,网络上能搜索到的内容也不多。而现在,通过3D打印,打印艺术品、打印楼盘沙盘甚至器官,它就像是哆啦A梦的宝盒,想要什么有什么。用创客徐旭的话说:“短短五年,3D打印从飘在天上走到了寻常百姓家,发展的速度让人吃惊。”
这一切要得益于青岛的“三创”。所谓三创:创新、创业、创客。市领导在接受笔者专访时曾提到:“由于互联网技术、3D打印、开源软件、开源硬件等技术出现,使创客活动由个别人的活动行为变成一种大众行为,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由创新‘小众’走向‘大众’的时代。”本文将通过三位创客的故事告诉大家,“十二五”期间,3D打印到底改变了我们什么
“我们打造‘创客之岛’,就是让更多有想法、有点子或者是有梦想、有创新意识的人,能够把他们的想法变成现实。”
一个人因为3D打印,她成了一名创客
创客源于英文的“Maker”,是指一个人要把他的想法、创意变成现实甚至是变成产品。胡锦就是一名年轻的创客。她接触3D打印是在今年9月份,看着眼前这个小小的机器,一圈一圈不停地堆积,两个小时后,一个惟妙惟肖的卡通人物便出现了。它比瓷质的轻、比塑料的更有质感。
胡锦是学财务的,对这样的技术、工程制造等完全不通,像她这种零基础的人也能操作3D打印机吗“能!”工程师告诉她,现在的3D打印机寻常人都能使用。
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个高大上的东西,胡锦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从网上找了个最简单的DNA旋转的图形,她要看看这台机器到底能不能把旋转的弧度打印好。工作人员输入数据后,机器开始工作了,胡锦就守在身旁,一直盯在那,看着看着脸上就笑了:“这个东西真是灵活,什么都能打印啊。像这个DNA图像如果通过传统的方式会很麻烦,做模具制作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出来,但有了3D打印机就不一样了。”
至今,这个DNA图像还被胡锦好好收藏着。后来,她带着家人、带着朋友去参观,让大家都能认识这个新东西。而现在她也成为3D打印公司的一名员工,成为一名年轻的创客。每天她都要从网上搜集学习各种3D打印信息,越研究心里对3D打印就越崇拜:“3D打印机分为很多种,不同的打印机能打印不同的产品,工艺品可以打印,自行车可以打印。更重要的是,不管你有什么新奇的想法,它都能通过自己的专属软件变成现实。”她还在想,以后身边有人过生日,她就亲自设计一款礼物,让3D打印机帮忙实现。这样的礼物将更有价值。
“各具特色的创客空间已成为企业孵化成长的摇篮。像位于红岛经济区的盘谷创客空间,是首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他们为入驻项目提供免费办公场地,优惠租住人才公寓,定期开展创业沙龙、技术交流等活动,目前已吸引了100多个项目入驻。”
一家企业将飘在天上的3D打印机接到现实
飘在天上的3D打印
徐旭带领的青岛三易三维技术有限公司就在盘古创客空间里。他是学理工的,早些年一直在做模具生产,接触3D打印是在2011年,机缘也很简单:帮助朋友。“朋友是做IP行业的,近几年这行不大好做,想转行,便看上了3D打印机销售。”那时,3D打印机可是个新鲜东西,网络上能搜到的相关内容也很少,为了帮助朋友,徐旭也进行了了解,发现这个前端行业将来应该发展不错,便和朋友一起做。
理工男、又有多年模具经验的徐旭是位专业人士,但他还是错估了3D打印的发展势头:“此前我们预估3D打印怎么也得有个3到5年的发展期,没想到它的速度这么惊人。”在时代发展的促催下,2013年徐旭成立了青岛三易三维技术有限公司,落户红岛经济区。为什么选择这里徐旭是这样说的:“这里的发展相比较其他区市更强,政策方面的扶持也会更多。”
没错,这句话在第二年就得到了应验。为鼓励三创,盘古创客空间给徐旭提供了500平方米的免费场地。有了这个场地,徐旭研发的3D打印机终于有了展示功能的空间。不仅如此,盘古创客空间附带着的其他条件,让徐旭感受到了不可预见的作用。
政策有了、场地有了,可起初人们对3D打印这个概念还是有点模糊,就像有人来参观时问他的:“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你靠什么来营利呢”徐旭是这样说的:“在人们的意识里,3D打印是飘在天上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搬个梯子让它接地气。”
打印综合笔、楼盘沙盘
梯子,就是徐旭研发的各种3D打印机。有了这个东西,便可以把很多好的想法变成现实。他跟笔者讲了两个事例:
一个是帮助朋友的孩子做成了“综合笔”。朋友的孩子目前是名初二的学生,孩子发现,现在老师上课都得用“两个笔”,一个是激光笔,方便教学,另一个是粉笔,但两个笔不能一起使用,必须得放下激光笔拿起粉笔才能写字。这样就给老师造成了很大麻烦。孩子开动脑筋发明了个“综合笔”,既可以电子教鞭,还可以当粉笔用。专利是申请下来了,但怎样付诸行动呢徐旭得知后,立即展开研发,将这个发明成功打印了出来,很快这个发明就会走进学校。
还有一件事是,他帮助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做成了3D沙盘,而当时在全国还是第一家。这件事发生在2014年,有人找他咨询想做一个楼盘的动画介绍,让市民能有直观感受,但这样成本太高时间也很长。但传统的楼盘沙盘又显得太呆板,不够吸引人。徐旭忽然想到了一台从国外引进的3D打印机,虽然还没有人这样操作过,但以他的专业技术他想试试。就这样,克服了种种技术上的难点,45天后,这个面积20平米,既生动又写实的楼盘沙盘便被打印出来了。
自从接触3D打印后,它带给徐旭的惊喜无处不在,就是在这一个个惊喜中,徐旭终于明白,为什么3D打印短短五年会发展这么迅速。现在在它的展厅里摆放着各种3D打印产品,汽车电控开关小零配件、喷胶枪医疗器材,还有很多生活工艺品……徐旭说:“很多3D打印机已经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在许多企业和学校里成了最前沿的助手,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他成功地将这个飘在天上的3D打印接到了地上,他鼓励自己、激励员工要不断发扬创客精神,把更多的创意转换成现实。他有一个大梦想,要将国内更多“睡大觉”的发明专利变成现实。他还预测了一个令自己激动的3D打印发展前景:“上世纪90年代打印机刚出现时,谁都没想到不久的现在,家家户户都会有台打印机。3D打印机更是如此,相信很快,它就会进入市民家,打印巧克力、打印玩具、手机壳……”
“由于互联网技术、3D打印、开源软件、开源硬件等技术出现,使创客活动由个别人的活动行为变成一种大众行为,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由创新‘小众’走向‘大众’的时代。”
一个平台在青岛可以联系到全国1086家3D打印企业
平台的力量
注册会员超过121万人,注册企业会员1086家,占有互联网端全国3D行业客户中95%以上市场份额,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无锡、广州、沈阳设有公司及联络处开展各项服务业务……这组数据来自于三迪时空网,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公司。
随着3D打印的发展,有人学习3D打印,有人专注技术研究,青岛三迪时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学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的空间:“做研发我不专业、也不好做,但我们当时走遍全国3D打印市场了解的信息是,这个市场将来会越来越大。”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个“风口”李培学最终决定:“做平台。把做3D打印的企业、需要3D打印的企业,都集中到同一个平台上。在这里,找到3D打印所需要的一切信息,要机器有机器、要技术有技术、要教育有教育、要销售有销售。”
这是一种令人无法想象的创客精神,作为一名曾经做过期货、证券,制造过煤矿救生舱,在很多领域都有过创业的老创客,当面对互联网发展、面对3D打印的前景时更加激情澎湃。他的目标很明确:“本着推动中国3D打印企业以及中国3D打印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3D打印相关企业、3D打印爱好者及相关行业机构搭建合作平台,努力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3D打印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所以自2013年10月成立到现在,三迪时空网才有了这么欣喜的成果。就像李培学所说:“在传统领域内,你做了开头,一半能预知结果;但在互联网领域,你拼搏数年,也往往看不清结局。就像3D打印产业,你不知道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会有多大。”
开启创新教育的新时代
为什么要将这个全国的3D打印平台放在青岛李培学告诉笔者:“青岛的3D企业在全国发展得比较早,3D打印企业占了全国1/3。”
现在平台上的数字每天都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甚至体会到了3D打印的方便。比如有人通过个性定制制作花瓶、艺术品、夫妻人偶等,方法很简单,把你的想法在云平台上告诉设计师,设计师完成模型数据后,输入到3D打印机,让它来完成。
还有的医生要对患者进行手术也找到3D打印,要求把患者的病灶打印出来,提前进行手术预演。有报道称,在10年或15年后,3D打印的器官就能真正应用在人体上。再比如,更多设计师则通过3D打印打印珠宝、衣服还有鞋子等生活用品。李培学告诉笔者:“将来3D打印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在前不久,工业级3D打印领航企业华曙高科与三迪时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同打造国内首个金属3D打印产业基地和3D打印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在技术研发、设备材料、人才培养和服务创新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战略合作。
短短五年,3D打印飞速发展。尽管如此,有个现实不得不承认,这些年青岛的3D市场一直不温不火。所以,李培学在发展平台的同时,还把重点放在了教育市场,结合目前青岛市“三年内青岛中小学全开3D打印课程”的目标提供尽可能的技术人员支持。每周他们都会带着3D打印机和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同学们讲解演示、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有学生到公司来参观体验3D打印的神秘过程。
李培学介绍,3D打印+教育,开启的将是创新教育的新时代。青岛已掀起了3D打印创新教育的热潮,还会将继续升温发酵,并最终在教育领域形成3D打印创新教育的普及化、常态化。
凭借平台巨大的资源优势和行业应用解决经验,三迪时空也在不断为青岛3D打印创新教育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已与青岛理工大学、青岛九中、青岛少年宫等学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创客实验室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对接。
市科技局不少3D打印技术全国领先
目前青岛市3D打印技术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笔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得一份权威深度的报告。其中提到,目前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石油大学等高校均拥有3D打印设备,并已开展相关研发和生产应用活动。其中,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方向主要是机械控制,山东科技大学和石油大学主要是3D产品设计、三维扫描及建模,青岛大学主要是医用打印材料开发。
而相对于研究团队来说,本市从事3D打印技术开发及应用的企业比较少,主要有海尔、海信、科海创新、希迈科、前哨机械、尤尼科技等。在这其中海尔的“天马行空网”做得最突出,被誉为3D打印定制服务的“淘宝网”。
“天马行空网”有个三句话理念:“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都是生产者”、“人人都是消费者”。它将3D打印制造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过程中不同阶段和角色的统筹协调,创新服务模式与盈利模式,通过从需求获取、创意设计、3D打印制造至物流配送服务等产品研制的全过程服务,满足用户对产品及服务个性化、高端化、定制化的需求。平台将助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高附加值拓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带动创意设计、材料、电子商务、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条。这样既能满足设计师开设店铺、出售创意设计的需求,又可以为客户定制个人创意设计产品,实现的理念。据了解,“天马行空网”目前拥有先进的工业级3D打印机40余台,是目前国内3D打印工艺较全、打印材料较丰富、打印技术较先进的制造服务平台,已吸引1000多位设计师加盟,已成为海尔专业化众创空间的重要支撑。平台推出的全球首款3D打印人偶定制软件——3D魔法相机APP安装量已突破10万。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技术也在全国领先。比如2013年底,由中航工业前哨精密机械公司牵头,与中航工业625所、青岛科技大学在本市组建了增材制造技术中心,主要开展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和非金属3D打印材料研发。经过1年多努力,中心成功研制了集机、电、控制软件及智能化于一体的激光选区金属增材制造装备QM450型激光选区熔覆烧结3D打印机。实现了控制软件国产化,具有打印尺寸大、精度高、非对接面无需二次加工等优点,在国内同类设备中处于领先地位;非金属材料方面,研制出了4种高分子丝材、2类光敏树脂和1种高分子粉材。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9项,金属打印零件已在航空器装机应用,并获得了中国航空、航天、中核集团等多家企业配件供应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