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5/12/23

961

牙医研究3D打印成专家“双创”概念再次风靡

     1979年出生的张玉峰,是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医生,学院的教授,还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技术总监,跨学科研究3D打印材料。多个角色的转变和融合,源于他对“解决问题”这四个字的执着。

    为解决问题成多领域专家

    1210日,记者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实验室里见到张玉峰,他正在准备湖北省“百人计划”的答辩材料。张玉峰说:“这也是对自己工作的再次梳理,看到成绩,也发现问题。”

    翻开他的履历表,算不上华丽却有沉甸甸的分量。2006年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去昆士兰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随后又到瑞士进行学术深造,2014年被ITI(国际口腔种植学会)提名并被选举为“ITI fellow”。

    在每一个阶段,张玉峰的研究方向都有所转变。从大学时单纯的口腔医学,到细分的口腔种植学,到国外后做起骨粉材料的研发。在他自己看来,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在临床医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就要在科研中去解决问题。”张玉峰说,正是因为这样不断的探索,口腔种植的治疗技术才会不断提高。

    有数据显示,在国内,牙周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其中4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97%。“在高发病率下,大多数患者都面临牙槽骨受损、萎缩的状况。”张玉峰说,他更关注如何治疗牙槽骨受损的患者。

    健康的牙槽是种植牙齿的基础。目前,国内也有研究者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牙槽缺失部分,再进行牙槽修复。然而,3D打印的耗材“骨粉”都依赖进口,且功能性存在差异。

    通过三年多的“捣腾”,张玉峰研发出生物诱导性骨粉。简单地说,该材料与生物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作为药物载体,诱导牙槽骨的修复生长,并且其可降解性是可控的。“可以通过材料成分的不同配比,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张玉峰说。

    创业是为让科研救助患者

    在3D打印越来越火爆,却面临材料瓶颈的阶段,张玉峰带着研究成果走出了实验室。

    2013年,他与另外两位合伙人一起在光谷成立武汉维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始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我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管理和市场由另外两位合伙人打理。”张玉峰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除了更忙一些了,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如今,张玉峰每周仍会花两天时间在临床做手术,尽一个医生的职责,同时带着研究生、博士生,完成一个老师的职责。“创业者”的角色似乎并不突出。在他看来,成立公司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实验室的研究能够实现产业化,走到市场上,最终达到救助患者的目的。张玉峰说:“我的每个身份都是为了这一个共同的目标。”

    张玉峰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为该材料和技术申请医疗器械批文。未来,患者种植牙齿将可通过生物3D打印进行个性化定制,打印出与患者十分契合的牙齿、牙槽缺失组织,将使得治疗过程更加精准和快速,同时价格更实惠、品质更过硬。

打印无限想象

欢迎莅临广州国际3D打印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电话:

+86 20 3825 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