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英文简称3Dprinting。它是一种“增材制造”,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传统意义上的3D打印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在国外已经有超过2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3D打印很早就从国外蔓延到国内,而在近些年,更是被众多科研机构所推崇和拥趸,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带动未来世界发展、变革的重要引擎之一。
尽管3D打印行业被赋予了极高的评价,但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当前,国内3D打印市场因为起步较晚,整个产业的生产方式粗放,而且体量较小,缺乏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除此之外,材料短缺、制作成本高昂等问题,也在严重制约着3D打印行业向规模化、量产化的方向发展。
3D打印行业缺少引领者
众所周知,尽管3D打印行业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在国内也就是近两年被热炒,而整个产业仍处在混乱无序,缺少引领者的状态。
首先,国内涉足3D打印的企业虽然很多,但大都缺乏核心技术,整个行业没有标准的规则和标杆;其次,占据3D打印行业大半的企业,仍处于粗放生产的阶段,生产效率低下;第三,处于3D打印下层的中国制造业仍然有待发展和完善,其对3D打印行业的发展和支撑能力尚且不足;第四,目前政府暂时缺少针对性的政策扶持,3D打印产业整体的体量较小。
材料匮乏,价格高昂
当前,已知支持3D打印的耗材原料十分有限,主要包括,石膏、无机粉料、光敏树脂、塑料、陶瓷等10多种,他们不仅需要经过极为严格的加工、处理后才能使用,而且价格不菲,其中以金属类最为昂贵。
据业内专业人士透露,国内3D打印设备所需的耗材普遍存在短缺问题,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较为便宜的耗材因为赚不到钱,生产厂家不愿意甚至拒绝生产,而贵的耗材厂家现有技术又跟不上;另一方是,这一行业缺少政府的补贴和扶持,厂家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和人力成本去研发。
而3D打印产品价格虚高,除了材料紧俏之外,国产3D打印设备高昂的造价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3D打印产品的价格。目前,大多桌面级的3D打印机售价都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国内的仿制品价格在6000元左右,但质量却难以保障。除此之外,3D打印在产品精度和生产时长等生产效率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些问题也都成为阻碍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3D打印被国内众多企业、专业人士所看好,但距离产业成熟、完善仍有很长一段距离。在现阶段,不妨抓住3D打印技术擅于解决个性化、复杂化、高难度化问题为突破口,徐徐儿图之,在整个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边际产业成熟之后,再进行突破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