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工业4.0大趋势的催动之下,3D打印越来越广受重视,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大型企业的关注。来自全球各地的3D打印企业与各国政府开始真正做出行动,力求能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3D打印行业求得生存之地!
欧洲议会召开增材制造会议呼吁制订统一战略
日前,来自公司、欧盟机构、智库和机器加工工具行业等利益攸关方的高级别代表出席了在欧洲议会举行的2016增材制造和3D打印欧洲会议。他们讨论了如何制订一个欧洲的增材制造(AM)战略,以支持这项技术在欧洲稳定、持久的发展。此次会议由欧洲议会的5名议员主持,他们分别来自4个政治团体。这5名议员分别是:Dario Tamburrano(EFDD)、David Borrelli(EFDD)、Reinhard Bütikofer(Greens/EFA)、Eva Kaili(S&D)和Andrey Novakov(EPP)。他们都确认,增材制造代表着欧洲制造业增长的机遇,为此需要从欧洲和国家两个层面共同为其提供政治支持。
在欧洲委员会层面,关键能动技术研究和创新总司(Key Enabling Technologies D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主任Peter Drll,以及通讯网络、内容与技术总司光子学部(Photonics unit of DG Connect)负责人Ronan Burgess作了发言。他们强调在欧洲层面,需要有统一方法持之以恒地发展像增材制造这样的先进技术,这也是在支持欧洲工业的增长。他们还强调了在欧洲培养数字化产业创新的重要性。从行业上看,来自西门子、Stratasys、SLM Solutions、Ultimaker、Materialise、3D Italy以及与非洲发展合作有关的一家3D打印项目CrowdforAfrica的代表们都强调了增材制造所提供的变革潜力以及对制造所面临的一些限制的解放。它代表了一种对材料和能源节省有着积极影响的“颠覆性技术”,同时也能减少供应链成本,以及加强教育和技能。在会议辩论期间,与会人员还讨论了可以包括在一个欧洲增材制造战略内的不同的主题:从研究到教育、从知识产权保护到中小企业的发展,从标准化到认证等。很明显,当前缺乏协调和多年规划的干预正在削弱公共和私人投资,危害一个泛欧洲的3D打印相关知识的交流,并且将欧洲的3D打印企业家和最终用户暴露给国际竞争对手。与会者还认为,像3D打印这样的新技术除了可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之外,还必须通过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提高可持续性,并增加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除此之外,具体的增材制造总体战略还应该帮助行业获得金融、研究和创新、标准化和认证方面的支持。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行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对话是基础。
此外,该会议还认为欧洲的增材制造战略应该超越研究资助,加快增材制造的市场普及,包括标准的制订、融资支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提高认识、技能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责任规定、资格鉴定和认证程序等。该会议称,材料问题也应该列入战略,因为它们在3D打印技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方面,战略应着重于跟材料认证有关的明确、具体的规定。另外,与会成员也讨论了欧洲制造业所面临的信息通信技术(ICT)挑战。先进的技术导致了关于供应链的创新是基于数据流动的,而不仅仅是材料、货物和人的问题。因此,28个欧洲成员国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个强大的ICT网络,才能实现增材制造技术的持续发展。
亚洲首家MakerBot创新中心在香港理工大学成立
Stratasys公司以支持创新和研究而闻名。日前,他们刚刚在香港建立了亚太地区第一个MakerBot创新中心。该中心由Stratasys Asia Pacific经营,附属于香港理工大学(PolyU),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所有的3D打印设备、知识和技能,并将他们的想法带到生活中。MakerBot在2013年的时候就被Stratasys公司收购。Stratasys Asia Pacific表示,面对越来越混乱的市场,这个新中心的目标就是帮助下一代的研究者和创新者发展他们未来的产品和事业。
当然,PolyU不是第一所从MakerBot 3D打印技术中受益的大学。在美国已经有超过6所知名大学建立了MakerBot创新中心,但这是第一个在美国境外设立的创新中心。那么,在MakerBot创新中心里会有什么?简而言之,它们是集中化的、可拓展的3D打印中心,一个布满了MakerBot 3D打印机,并提供各种与3D打印相关的资源、知识、软件的地方。它向该校所有的系、学生和工作人员开放,提供了一个奇妙的合作氛围,并将3D打印与创新融为一体。
根据Stratasys Asia Pacific的说法,这些创新中心所提供的并不是只是研究辅助或者快速原型的能力。他们说,随着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21世纪数字制作技能对于年轻的毕业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动荡的就业市场,精神素养、数字协作技能和现实世界的知识应用才是通向成功的途径。“3D打印使学生能够在任何一个等级上通过清晰、实际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该公司称。正如MakerBot APJ的总经理Shiry Saar所指出的,香港理工大学同时也是他们开始创新中心的理想地方。报告显示,在实验中学习、跨学科协同工作以及从概念到实体来处理一个产品,这些技能都是雇主们所需要的。”
英国公共医疗系统NHS首次在手术中使用3D打印技术
日前,英国伦敦的一位外科医生在3D打印的病人前列腺瘤复制品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例复杂的前列腺手术。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该手术是在伦敦Guy’s and St Thomas’s NHS信托基金会进行的,该信托基金属于英国国民健康服务(NHS)体系,这个体系是为全体英国公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的,以免费为主。简单地说,就是类似于我国的公费医疗体系。3D打印技术目前作为一种手术辅助工具在世界上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应用,并且已经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医疗人员获得病人解剖结构的扫描数据,然后将这些扫描转化成可3D打印的数字模型并将其打印出来。最终的3D打印模型会被交付给外科医生,供其仔细研究并且为手术做准备。
不过,尽管在手术计划中使用3D打印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医疗技术,但它还不能普遍使用。这是因为医疗3D打印目前仍属于实验性质,而且高品质3D打印设备的成本依然很高,因此3D打印机更有可能出现在富裕的私人诊所而不是更平民化的医疗实践中。因此,当3D打印有史以来第一次用于英国NHS这个为所有居民服务的免费国家医疗保健系统中时,这一消息是很令人兴奋的。Prokar Dasgupta教授是一位外科医生,曾在其他诊所利用3D打印的手术模型进行过类似的手术,正是他在伦敦的Guy’s and St Thomas’s医院进行的这一里程碑式的手术,在那里有一位65岁的病人需要进行前列腺癌肿瘤治疗。通过这种方式,外科医生能够在手术开始前近距离仔细观察3D打印的肿瘤复制品,因而可以免去许多之前手术中所需的临场发挥。“使用这种3D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计划手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给病人提供建议。我们希望能够成功去除癌症,”Dasgupta教授说。“但是如果我没有这个,那就要靠猜测。”
这个3D打印模型是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在医院的一个实验室得到的。3D打印过程一共花了12小时,费用约150-200英镑(220-293美元)。Dasgupta教授用于完成手术的机器人价格为200万英镑。此外,3D打印模型给了外科医生患者肿瘤形状和位置的大致概念,也显示了其前列腺腺体有一面是光滑的,这使得Dasgupta教授能够避免伤害到患者的神经束。据了解,Dasgupta教授是第一个利用3D打印进行手术规划的NHS外科医生,从这一点上说,他可能创造了历史。这或许标志着3D打印技术在外科手术室中大规模应用的一个开端。
GE在意大利的一条新3D打印生产线投入运行
日前,工业巨头通用电气(GE)在其事业部GE Oil & Gas位于意大利Talamona的工厂里新设了两条新高科技产品部件生产线。据了解,其中一条新型喷嘴生产线是GE Oil & Gas的第一条完全自动化生产线。另外一条则更加引人瞩目,是一条增材制造生产线,该生产线主要使用激光技术来3D打印燃气涡轮机燃烧室中的燃烧器。GE公司称,位于这座工厂里的这些先进的生产线还将作为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一个卓越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据悉,GE公司为这些升级的涡轮和压缩机零部件制造设施总共投入了1000万欧元,并经过了两年的建设,使其成为该公司最先进的制造中心之一。在此之前GE还在2013年的时候进行过一次投资,目的是增加该工厂的产能。
其中的一条新型喷嘴生产线是GE Oil & Gas工厂里的第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它使用了两台人形机器人,这两台机器人能够支持10种不同的技术,包括电火花加工、测量和激光束焊接等。有了这条新生产线,GE Oil & Gas就能够在Talamona制造以前需要从第三方供应商那里采购的零部件GE Oil & Gas还是该行业里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先驱者,该技术能够以更好的精度和速度完成部件制造。该技术目前已经被大量用于航空、医疗和设计行业,同时也是能源制造领域的下一个前沿。
经过了在NovaLT16 燃气轮机原型期间对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广泛认证,GE决定将该技术全面引入制造系统,以充分利用其在增强设计功能、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能力。另外,该工厂还借助先进的软件进行管理,该软件不仅能够规划安排活动,还能够支持维护活动,而且这种活动不再是简单地“预防性”的,而是“预测性”的。GE Oil & Gas商业涡轮设备解决方案制造总经理Davide Marrani说:“自动化制造和像增材制造这样的新技术的使用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准确和经济地开发零部件和产品,加快了我们将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
据悉,过去几年来,GE一直在其全球诸多研发中心加大对增材制造研发的投资,这些研发中心包括越班加罗尔(印度)、Niskayuna(日本)、密歇根州(美国)、上海(中国)和慕尼黑(德国)等。实际上,3D打印技术的应用已经延伸到GE的所有业务领域,比如其将钴铬合金用于喷气发动机的制造,而这项技术最初是用于关节置换和牙科植入物的。此次Talamona工厂的上线也是该公司对于自动化和3D打印多年来研发和投资的一个结果。GE Oil & Gas在2013年的时候就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了增材制造实验室,并装配了首台直接金属激光熔融(DMLM)设备。自那时以来,该实验室又增加了两台设备以用于开发叶轮机械组件和特殊合金。另外,其与GE 航空集团以及GE全球研究中心的合作也大大加速了在GE集团内部技术的开发。目前,这两条新生产线已经开始运行,并将在2017年开始进入全面生产。
第四届世界3D打印博览会5月31日在上海开幕
第四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博览会今天在上海世博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外132家工业、生物医学和文创领域的3D打印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3D打印机、3D打印材料和3D打印服务,25场新产品发布会同步举行。全球规模最大的3D打印行业展会此次首次移师上海,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观展人数当天就突破8000人次,目标客户占观展人群一半以上。特别是在开幕当天启动的100所学校共建3D打印创客空间、100家医院共建3D打印数字化医疗中心和中国工业3D打印理事会成立,吸引了各地工业界、教育界、医疗界的积极参与。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协会首席执行官、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3D打印已经开始从概念阶段向应用阶段转变,越来越的企业开始主动尝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进3D打印进入学校,而不少医疗机构也开始在重大手术前利用3D打印模型。可以说应用面正在逐步被打开,3D打印的目的意义也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美国Drexel大学终身教授、无限三维(青岛)打印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功耀教授认为,3D打印进学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提升创造力想象力。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主席、剑桥大学Bill教授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国理工学院杨广中教授参观展会后认为,中国3D打印技术蓬勃发展,很多设备和材料都能够做到自主生产,但是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还有不少差距,他们呼吁政府应该采取更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采取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