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属于新一代绿色高端制造业,与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并称为实现数字化制造的三大关键技术,这项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是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数字化制造浪潮的重要基础。加快3D打印产业发展,有利于国家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中占领高地,进一步推动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创造性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3D打印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甚至在金属构件打印方面已经超过美国。但与美国相比,我国对这项技术重视和规划不够。一是主导的技术标准、公共技术平台尚未确立,缺乏产学研一体化机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还处于无序状态;二是产业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尚未有效形成,产业整合度较低;三是缺乏市场机制,技术进步主要在国家项目资助下开展,企业的主体作用不明显;四是教育培训和社会推广乏力,3D打印相关课程尚未列入机械、材料、信息技术等工程学科的教学必修课程体系,企业对3D打印技术的前景认识不到位导致产业需求不足。
3D打印扶持政策将出台 模具制造方面率先应用并实现产业化
近日英国《经济学人》发文指出,3D打印已经由最初的实验室阶段发展到实战阶段,目前已经有不少工厂在利用3D技术制造复杂的金属零部件。其中,飞机发动机由于其技术标准门槛高,受到了全球工程巨擘的青睐。据了解,GE(通用电气)已经使用3D打印技术为下一代的LEAP发动机制造喷嘴,届时将用于新款的波音737以及空客A320上。
按照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预测,中国3D打印的市场规模到2016年时将扩大到100亿元人民币,达到2012年(10亿元人民币)的10倍,从而使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有关人士透露,科技部和工信部等部门正在进行调研,今年底预计出台扶持政策。受此利好消息影响,3D打印概念股表现活跃。其中,利达光电(9.96, 0.52, 5.51%)强势涨停。另有大族激光(16.00, 0.07, 0.44%)上涨6.91%,国瓷材料(25.290, -0.31, -1.21%)上涨4.49%,中海达(25.790, 0.84, 3.37%)上涨3.18%,苏大维格(38.920, 1.42, 3.79%)上涨2.07%。从资金流向上来看,昨日,大族激光净流入资金5128.95万元,利达光电净流入资金1276.11万元,中航投资(15.34, 0.08, 0.52%)净流入资金607.57万元,上述3只个股累计净流入资金7012.63万元。
“目前海外3D打印市场加速扩张,行业发展趋势稳定。技术的不断完善不仅使下游应用范围拓宽以及部分专利到期和制造成本下降,同时也使行业保持较高的复合增速。”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国内市场仍在培育推广阶段,政策引导有望加速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尽管国内在90年代初期便开始3D打印的技术开发,但产业化进程较海外仍有巨大差距。由于3D打印制造特性,和现阶段相对较高的成本。这一技术有望在航天航空、医疗服务和模具制造方面率先应用并实现产业化。
目前,中国3D打印行业设备、材料、软件等核心领域已不同程度实现自给,并在文化创意、工业、医学等领域应用。欧美3D打印企业的规模在20-30亿元,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并且欧美在装备水平上明显高于我国,我国使用的金属粉末等材料还依赖进口。罗百辉认为,虽然我国民用3D打印产业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高端3D打印即高性能难加工的金属大型复杂构建激光直接制造研发方面,我国则后来居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教授带动的研发团队独辟蹊径在国际上首次研发了钛合金复杂构件的3D打印技术,使得中国领先美国在高端打印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由于工业领域对制件性能的要求,罗百辉建议关注国内掌握核心制造和加工技术的相关企业:银邦股份(24.000, 0.21, 0.88%)、中航重机(11.51, 0.18, 1.59%)。二者主要定位于金属3D打印的加工制造和辅助技术服务,中短期的市场应用推广存在一定的波折,但长期行业趋势向好,必将利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不断提升。
为加快推进我国3D打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特提出以下4个建议: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平台建设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机构、装备生产企业、用户企业共同参与的研发机制,并采取设立专项研发奖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保险业务等措施,增强我国3D打印技术的研发实力。特别要鼓励计算机、材料、机械、控制、生物等多学科人才参与,实现交叉攻关与创新。
同时,要鼓励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加强与美国、德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提升我国3D打印技术水平。
2、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突破、引领产业”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3D打印软件开发、材料制备、工艺控制、装备生产、技术服务的系统性整体攻关,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中,要前瞻布局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推进3D打印装备的产业化。
同时,加大对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力度,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严格实施行业准入条件,建立行业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此外,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强化对3D打印全产业链的监管,特别要加强对互联网3D打印设计软件的监测,及时处置相关网络有害信息。建议将零件3D打印的过程与特定的设备和几何模型数据进行标识和绑定,以控制模型数据的扩散、保护数据知识产权,并对特定设备或数据流向进行监管。
3、开展应用示范推广,努力培育市场需求
选择在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生物医疗、日常消费品生产等领域,建立3D打印应用示范基地,尽快形成通用性、标准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平台。
同时,在大专院校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践中加入3D打印技术与应用的内容,加大在中小学及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机构的展示和推广力度,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技术和应用的培训,同时加强3D打印高端人才的引进。
4、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全行业竞争力
要支持国内企业培育国际化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多层次参与国际合作,融入全球3D打印产业链,努力扩大全球市场份额。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和监管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加强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风险监控,完善对重大企业兼并重组交易的管理。
资料链接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普通打印机的打印材料是墨水和纸张,而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打印材料”。打印机与电脑连接后,可以根据计算机上的设计把“打印材料”变成人们所需要的实物,也就是使用这种技术直接打印出产品。这项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已经有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