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4/06/26

1146

3D打印技术迎来全产业发展的机遇

    近日,第二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开幕,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有关负责人在大会上说,今年全球3D打印产业产值有望突破60亿美元,中国有望突破6亿美元。

  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介绍,2013年,全球3D打印产业的产值30多亿美元,中国是3亿美元,今年相比去年翻番。预计2016年,全球3D打印产业的产值将突破100亿美元,中国将突破100亿人民币。到2020年,3D打印技术将全面实现产业化。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工信部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已初步制订完成,年内将会出台。受此利好消息,3D打印概念股23日早盘呈现活跃,盘中多股大幅走强。从市场盘面看,亚太科技、金运激光、互动娱乐、中利科技、机器人等概念股全线活跃。
  据悉,国家对3D打印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17年初步建立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培育5至10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具有较强研发和应用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并在全国形成一批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等。
  另外,在政策措施上,国家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并支持3D打印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非金融企业债等融资工具。
  在3D打印的重点发展方向上,征求意见稿拟定了五大方向:一是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包括针对航空航天,核电、能源等机械零部件直接制造需求,研制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二是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三是医用材料增材制造,例如针对牙齿、假肢、手术导板、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需求,开发医用外部矫形器械专用材料等;四是设计及工艺软件;五是增材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
  罗军表示,在产业规模上,2012年世界3D打印行业的产值是120亿至130亿元,中国为8亿至9亿元;2013年世界3D打印行业的市场规模大概在200亿元,中国约为20亿元。预计2014年中国3D打印的产值可以再翻一番,有望达到40亿至50亿元。
  四大发展方向将开花
  3D打印技术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但从2012年开始,这一市场又重新活跃并高速增长。在2012年内,3D打印机的全球销量达到35000台,而在未来3年内,这一市场仍将呈现出每年倍数以上成长的趋势。
  在3D打印机产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面向设计者个人和工作组的、价格在5000美元以下的个人3D打印机产品。目前来看,个人3D打印产业已经经过3~4年的发展,但仍处于市场成熟之前的初级阶段。目前在中国,3D打印市场的需求才刚刚起步,市场规模只有美国市场的一成以下。但来自教育、设计等行业的强劲需求将带动整个市场的快速成长。
  随着个人级3D打印机的量产化和价格平民化,教育行业将会是首先被带动的市场。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前制作模型需要用纸板进行复杂的裁剪和拼接,但在3D打印机的价格降到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后,就可以用简单快捷的打印方式来取代以前的工作,速度更快,而且还可以随时修正。
  在这之后,建筑、工程设计师等对新技术有兴趣的群体将成为3D打印机主要的购买者。而要抓住这两个重要的成长市场,就需要与这些行业相关的软件商,以及大专院校和设计院等单位合作,让用户切身感受3D打印带给他们的好处。而通过了解行业属性的系统集成商进行销售,也是除了在线和线下零售体系之外,3D打印机走向市场一个主要的销售方式。
    而在未来,3D打印机产品可能会向4个方向发展,一是可复制性即3D扫描功能,由于许多个人用户不具备3D建模设计的能力,通过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扫描打印将极大降低3D打印的购买门槛。第二个是全彩色的方向,这一点我认为将在未来5~10年后实现。第三个方向则是通过单一打印机实现多材质的输出,最后的发展方向则是高质量和高速度输出。
  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中美差异在于,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世界第一,但是创新和科技实力弱,材料、信息技术、理念这些不利于3D打印的上游技术发展。3D打印发展,工业、消费品并重,短期来看,工业市场更吸引人。3D打印工艺众多,产成品率按照材料和质量要求不同而不同,3D打印与传统制造的比较更多应在效率、复杂、难度上面。
  目前3D打印工业机的价格在30万美元-150万美元,而国内的机床价格普遍在10万美元以下,3D打印机是机器,这个产业要替代传统需要等到钢材价格、人工成本、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信息化社会形成的时候才可以谈竞争;目前来讲,医疗、教育、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等应用发展趋势较好。
  一些中小企业成为国外3D打印设备的代理商,经销全套打印设备、成型软件和特种材料。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购买了国内外各类3D打印设备,专门为相关企业的研发、生产提供服务。其中,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杭州先临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了3D打印服务中心,发挥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向国内外客户提供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属技术发展较快,已基本满足特种零部件的机械性能要求,率先应用于航天、航空装备制造;同时,生物细胞3D打印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已可以制造立体的模拟生物组织,为我国生物、医学领域尖端科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专家方面,清华大学的颜永年,华科大的史玉升,西交大的卢秉恒,北航的王华明,湖南华曙的许小曙,技术不一样,排名没有价值。目前王华明、颜永年参与了上市公司产业化,华科大曾经有深圳创投介入,西交大资本化较弱。
  从国内整个产业链来讲,技术基本是看了国外的,在国内高校研发,进行产业化,SLM\SLS\SLA\FDM技术在国外都有竞争力,但是材料、激光器需要进口,利润较薄,高端机器和材料上还是国外垄断,国内市场在全球份额在8-10%。
  业内观点
  罗军指出,3D打印诞生了30年,可是产业化远未形成。“虽然3D打印的名气很大,但今天仍然处于科普阶段。对于3D打印究竟是一项什么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于哪些方面,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是什么关系,知道的人还很少。”
  专家指出,目前制约3D技术产业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成本较高。比如,打印3D头像服务,收费都在200元以上。打印设备和耗材价格较高,导致应用端的服务价格居高不下。二是应用不足。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还无法打印神经、血管等组织,现在的细胞打印在医学方面的应用非常有限。
  业内人士也表示,整个产业的大发展除了打印机的功能加强以及成本降低,同样需要材料的发展能够多样性、功能化,才可能推动整个3D打印产业的大发展。
 

打印无限想象

欢迎莅临广州国际3D打印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电话:

+86 20 3825 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