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李海俊中等身材,普通的五官,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笔者初次见到他时,他正在“鼓捣”由他的团队自主设计的“梦像科技”牌3D打印机。
2003年,22岁的李海俊从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在当时,计算机专业是“香饽饽”,他很轻松地进入一家不错的IT企业工作,但不久后发现,这种为别人打工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说实话,上大学时我就有过创业的想法,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做出点成绩,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李海俊说,但在他的家里人看来,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正途”,不能总想“歪门邪道”。
工作几年后,李海俊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希望完成梦想的愿望愈加强烈。2008年,他开始创业,主营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的品牌代理,由于当时市场环境好,李海俊的“小店”销量不错,年净利润达二三十万元。
2012年,3D打印技术的兴起给李海俊的创业梦想带来了契机,他组建团队,开始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机。
李海俊至今记得第一台3D打印机生产出来的情景。“那是2013年5月的一天,看着测试成功的机器,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他说,机器的每一个零件、每一颗螺丝、每一处边框都倾注了大家的心血,当终于把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那种收获的喜悦特别棒。
从设计研发到最终成功生产出这台3D打印机,李海俊的团队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失败了无数次,但他们不气馁。3D打印机构造复杂,制造的每一步都要精确计算,稍有差池打印出来的产品就会变形,他们经常为此加班到深夜,甚至彻夜工作。
李海俊的团队以“80后”为主,年轻有激情。毕业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田青是这个团队中唯一一名“90后”,也是团队最小的成员,他说,自己上大学时就很喜欢与3D打印相关的课程,并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前景。
李海俊说,他们的打印机架构、功能比较简单,属于桌面型打印机,主要应用于教学、工业手版指导、模型制造等。他认为,3D打印潜力巨大,未来的应用会很广泛。
今年,李海俊注册了公司——内蒙古梦像科技有限公司。在这之前,他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梦像馆”,并申请了商标。
他说:“3D打印刚刚起步,我希望可以将‘梦像馆’做成一家全国知名的3D打印品牌,更希望可以把人们心中的梦想通过3D打印设计勾画出来。”
他说,以前的照片只能看,3D打印却使触摸成为了可能。“‘梦像馆’的品牌logo来源于最原始的胶卷,演绎了从过去胶卷时代的照片到如今可触摸3D模型的转换。”
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兴建了大学生创业园,并在租金、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同年底,李海俊的公司入驻大学生创业园。
优惠政策为李海俊的梦想插上了翅膀。虽然现在公司市场销量不大,产品也没有形成规模,但李海俊“梦想”依旧。不久前,他和内蒙古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谈了合作,并计划打造共同的生产车间。他希望能够将品牌推出去,让“梦像馆”遍布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