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可能再过5年、10年,我们将会步入到第三代3D打印的时代,3D打印技术将与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智能材料技术结合得更加紧密。”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说。他认为,3D产业目前还处于“拓荒”时期。从产值效益来看,2012年,包括设备、材料的销售在内,全球3D打印技术的产值是100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翻了一番,达到200亿元。但是与其他传统产业相比,3D打印还是一个规模很小的产业。
在东莞市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吴丰礼看来,3D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一些技术局限。比如如何实现高精度的打印,避免二次加工;如何提高打印速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如何提高打印器件性能,以便与传统制造方式媲美等。
涉足3D打印行业两年的李海俊认为,目前3D打印技术并不完美,它在软件、技术方面受到诸多制约,限制了自身发展。他认为,3D打印机市场的打开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媒体大力推广,让人们对3D打印技术有普遍的认知。
李海俊认为,现在阻碍3D打印普及的主要阻力是3D打印的配套软件平台跟不上。“当前的3D打印应用软件过于专业化,普通人学习使用成本太高。如果哪一天三维设计软件像微软的Office软件一样简单易用,那么3D打印的市场就很好打开了。”
梦像科技公司的销售人员敖格乐吐举了个例子,现在如果想使用3D打印机打印乌兰恰特的模型,就必须先要由学过三维设计或者具备绘画功底的专业人员用3D软件勾画出乌兰恰特的模型,然后才能用3D打印机打印。
“在电脑还是DOS系统的时代,估计没人想过能用电脑打印。窗口界面的操作系统和微软的Office软件出现后,打印机才有了应用领域。同样,如果三维软件很大众化,3D打印机才会普及。如果人人都能设计,人人都会画3D图,那么家家可能都需要一台3D打印机。”敖格乐吐说,“比如我的鼠标上面的壳坏了,我照着画一个打印出来替换原来的壳就可以了。我衣服的扣子坏了,我照着画一个打印出来就行。这样3D打印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实现个性化定制。”
软件做不起来,硬件也很难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李海俊的团队正在建设3D打印素材平台。“如果大家有好的3D设计模型可以上传到我们的网站,这样普通用户就可以付费下载这些模型,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然后利用3D打印机打印成实物。通过这个可以鼓励专业人士创作出越来越多的好作品,好作品多了,也能拉动这个产业的发展。”李海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