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其应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革命车轮的滚滚向前,模具制造行业拉开了新的篇章,技术随之突飞猛进,为加工制造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世界各地的传统制造业都是以模具为生产主力,进入80年代后,随着台商和外企的进入,以及中国工匠的杰出努力,中国模具制造开始赶上世界潮流,甚至开始领先于国际。
而近年,制造业开始步入4.0,中国智造亦紧跟崛起。例如
3D打印机就在国内制造业成熟应用,为模具设计和制造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支持。甚至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部分领域,逐渐的已开始颠覆模具技术,与之形成直接竞争关系。那么,3D打印技术是否会对中国模具行业带来冲击呢?
传统模具
1、模具耐用性:在生产应用中,模具要耐磨损,而且要经济实惠。因此,大部分模具都采用钢制,有些甚至采用硬质合金制造。
2、模具制造:用3D建模软件例如PRO-E将模具图绘制出来,经过不断调整达到最终的成型效果。
3、模具用途:以传统注塑、压铸、橡胶和冲压等产品为主。
4、模具强度精度:根据用户实际需求确认强度,精度较高。
5、模具生产时间:较为快速。
6、模具经济性:大批量生产经济性好,单件和小批量经济性差。
3D打印技术
1、3D打印所需材料: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考虑最适合的打印材料。
2、3D打印成型方式:累积式,一点一点增加上去,最终打印完成作品。
3、3D打印用途:小型复杂零件用3D打印可以轻松实现,大型零件,整体打印拼凑。
4、3D打印强度精度:关于3D打印的强度和精度有很多综合因素,
3D打印机的精度,所选材料的好坏,3D模型图的精度都决定了最终出来的产品精度,强度尚可。
5、3D打印生产时间:成型时间较长。
6、3D打印经济性:大批量生产经济性差,单件和小批量经济性好。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不会震撼模具制造业的地位。3D打印目前并不适合批量生产,生产1件和生产1万件的成本单价基本接近,而且3D打印需要的时间也较长。规模经济效应则使得模具在我国大批量生产中占据明显优势,在非批量、精密要求不是很高的产品制造领域,模具不具备替代性。
而在非批量的、精密的、尖端的产品制造中3D打印应用的前景较大,比如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3D技术目前来说只针对单件小批量复杂型状,而模具针对的确是大批量,标准件通用件,这两者没有相抵触的地方,反而许多地方能够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