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3D打印房屋”技术近年来获得了蓬勃发展,但大多数成品都仅限于概念设计或示范,真正能够实现居住的建筑少之又少,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大部分的打印场景中,无法融入“钢筋”,从而导致了“3D打印房屋”技术制造只能是单层的建筑,无法实现该技术的真正商用化。
基于此,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增强3D打印建筑硬度材料”的研发工作。其中,有部分科学家希望以纳米材料或碳纤维元素代替钢筋,但此举不仅使工程造价大幅提升,而且新材料的建筑硬度也一直没有通过官方强度测试;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业内学者持续专注于市场普及性更高的“钢筋 混凝土”的3D建筑打印场景研究。
其实,这种以“钢筋 混凝土”为打印原材料的“3D打印房屋”设备早已问世,并且还来自中国。
2018年,包括CNN、NHK、新华社、今日俄罗斯等多家全球知名媒体相继报道了一则“全世界首座以‘钢筋混凝土’为打印原材料的建筑在北京落成”的新闻,这条新闻的主角就是北京华商陆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商陆海)。
成立于1989年的华商陆海,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领域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015年起,该公司基于全球“3D建筑打印”行业的产业价值及技术痛点,开始专注于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打印原材料的技术研发工作。
通过三年的潜心研发,华商陆海创下了全球“3D建筑打印”行业的三个NO.1!
首先,华商陆海攻克了全球该领域只能完成“小颗粒细骨料”打印的现状,其所生产的
3D打印机“喷头”可喷出带有石子的“大颗粒重骨料混凝土”;
其次,华商陆海在其所打印的建筑中,实现了“钢筋 大颗粒重骨料混凝土”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建筑的强度,打破了全球“3D打印房屋”只能“单层”的产业局限性;
此外,基于以上技术优势的支持下,华商陆海还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房屋”的设备,实现了多层建筑“现场整体打印”的产业目标,从而使其成为了“全球首家实现3D建筑打印‘商用化’企业”。
在解决了诸多产业痛点并实现了“现场整体打印”的场景应用后,华商陆海积极响应我国政府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要求,于2019年伊始,推出了全球“装配式建筑”领域中技术最领先,建筑硬度最高的“3D装配式建筑”。
据悉,与传统“装配式建筑”将事先做好的梁、板、柱、墙等建筑构件,通过像搭积木的方式,在施工现场进行拼合的产业模式不同;华商陆海“3D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基于“3D打印房屋”技术,以“单体建筑”在工厂的整体定制化打印,最终通过在现场装配的方式,从而不仅解决了传统“装配式建筑”墙面开裂、板材拼接缝隙不均、隔音效果不佳、保温隔热效果差等难题,并且还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具有“自我重组性”的高智能化居住空间。
据了解,华商陆海这种以“钢筋 大颗粒重骨料混凝土”为原材料,通过“横着建、竖着用”为施工理念的建筑,不仅更加符合人类的居住习惯,并且在建筑的结构强度方面也十分优越。在“3D装配式建筑”多层建筑体的装配现场,笔者发现,每一间如餐厅、卧室、厨卫间等重量都在几吨甚至几十吨的单体建筑装配过程中,仅需四个吊点就能够完成吊装工作。由此可见,“3D装配式建筑”在强度及抗震性等方面,不仅比传统装配式建筑有“迭代”的优势,甚至比浇筑式混凝土建筑还要高!
对于此类“3D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前景,华商陆海负责人表示,该类建筑以工厂化定制的模式,不仅减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现场建设周期,而且装配的类型也更加多样化。其不仅可应用于乡村宅基地的建设,而且还能成为如文旅地产项目、城市公共设施、办公众创空间等多业态的建筑承载。
基于以上的两款针对不同层级的产品,华商陆海将采取“高低搭配”的形式进行建筑打印市场的全覆盖。其中,以“现场整体打印”产品满足高端建筑领域的产业需求;以“3D装配式建筑”实现“3D打印房屋”技术的“普世级”应用。
在实现产品全场景覆盖的基础上,华商陆海未来还将积极发展“3D建筑打印”的“云端应用”概念,以“合同共赢”的开放态度,为全球“3D建筑打印”领域所有企业提供一个“聚合化”的协同发展平台,共同推进“3D打印房屋”技术的全球快速普及。